联系我们
座机:027-87580888
手机:18971233215
传真:027-87580883
邮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(武汉)

汶川县草坡乡观音庙地热水系统及地热水化学特征分析
摘 要:为科学开发汶川县草坡乡观音庙地热水,对该地区地热水系统及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工作。初步分析认为:观音庙地热水矿物成份来自印支-燕山期的闪长岩侵入岩脉及结晶灰岩,热量来源深部地热场,总体受薛城-卧龙“S”构造控制,系深部循环的地热水;观音庙地热水以温热型,含碳酸、偏硼酸均超过有医疗价值浓度,含硫化氢、氟、偏硅酸达命名指标,中性低矿化泉水为特征,并含有锂、锶、铁、锰、银、钡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,水质天然纯净,各限量指标均符合医疗矿泉水的要求。
关键词:汶川县草坡乡 地源热泵 地热水系统 化学特征 医疗矿泉水
1 引言。
为进一步开发汶川旅游资源,提升汶川县震后旅游业的整体形象,加速灾区震后重建工作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早日取得研究成果,实现观音庙地热水的开发利用,特开展汶川县草坡乡地热水系数的研究工作。地热水开发是一项技术含量高,投资风险大,经济效益高的系统工程,只有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方能降低投资风险。本次研究工作,采用了钻探、物探、地形测量、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、槽探工程及水质分析等手段,初步查明地热极其外围的地层、构造、岩浆活动情况,地温异常范围,地热水的天然排放量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,地热的地层结构,地热增温率,热储的埋藏深度、岩性、厚度与分布,为地热资源进一步研究与开发远景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。
2 地热地质条件分析。
2.1 地层条件。
志留系茂县群第三组(Smx3)是区内重要的含地热水储层,由一套深灰、灰色绢云母千枚岩、绢云石英千枚岩、及结晶灰岩、变质细砂岩和石英岩组成间互层,局部地段夹灰绿色绢云千枚岩与大理岩。由南西向北东厚度逐渐增大,灰岩层次增多,纯度增高,由砂质灰岩逐渐变为大理岩,向北东至纳普沟一带被断失。
2.2 构造条件。
观音庙地热地处九顶山华夏系构造、茂汶断裂与薛城-卧龙“S”构造交界地带,属龙门山推覆构造,是盆地与甘、青、藏地块的交汇接触地带。区域性的深大断裂和次级断裂、褶皱、裂隙构造十分发育,岩浆活动频繁。也是现代地质构造活动的强烈并突出的区域,为地热水的补给、运移、增温、矿化、储存和排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
2.3 深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。
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沿侵入背斜核部的印支-燕山期闪长岩岩脉( 1)接触带、褶皱构造裂隙和结晶灰岩的溶隙带下渗补给,渗入地下深部,经深部循环,被深部热源加热之后,地热流体通过控制性结晶灰岩溶隙、结构裂隙等通道及含水裂隙网络上升,受茂汶深大断裂 F2 阻隔而溢出地表而形成观音庙地热水。观音庙地热水的热源主要为深部热源,径流通道为志留系茂县群第三组中夹层结晶灰岩溶隙,而上覆的志留系千枚岩盖层起着热屏蔽作用,排泄于志留系茂县群第三组的灰岩中。
3 地热水化学特征分析。
3.1 地热水评价与定名。
观音庙温泉具有汶川当地特有的水质成份,包括有益的微量元素成份、物理化学成分等,为地热水具有医疗价值提供了物质基础。汶川县观音岩地热水库尔洛夫表达式:
观音庙温泉以温热型(42℃),含碳酸(CO2)(310mg/L)、含偏硼酸(HBO2)(23.1mg/L)均超过有医疗价值浓度,含硫化氢(H2S)(2.32mg/L)、含氟(F)(2.58mg/L)和偏硅酸(H2SiO3)(52.2mg/L)达命名指标,矿化度为 3430mg/L的中性低矿化泉水为特征,并含有锂(Li)、锶(Sr)、铁(Fe)、锰(Mn)、银(Ag)、钡(Ba)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,水质天然纯净,各限量指标均符合医疗矿泉水的要求。观音庙温泉可定名为含碳酸、偏硼酸的氟、硫化氢、偏硅酸医疗矿泉水。
3.2 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点。
据本次水化学成分检测资料,观音庙地热水化学成分中宏量元素及阴、阳离子含量对比结果,显示该地热水为中性(pH=6.34),碱质(K+Na)高,而钠钾比值悬殊(Na+/K+=9.73),重碳酸根(HCO3-)比重大、高 Ca 低 Mg(Ca2+/Mg2+=5.96)的特点。
水化学类型属HCO3-Na+型水,矿化度极高,该地热水矿化度为3.430g/L),为高矿化水,总硬度大(总硬度为 871mg/L),属极硬水。这一水化学特点通常认为应属闪长岩地区的水岩产物。
地热水的特征化学成分及 H2SiO3、Li、Sr、Zn、Cu、Se、Mo 及 F、B、H2S 等标性元素均与印支-燕山期闪长岩岩株硅过饱和、高碱度(Na++K+)等地球化学特征(表 1)大致一致,表明观音庙地热水热源不仅来自深部地热场,且观音庙地热水与印支-燕山期岩浆岩岩脉的接触带构造相关联,亦即观音庙地热水的矿物成分来自印支-燕山期闪长岩岩脉。
3.3 地热水热储特征与深度根据热传导原理,地热流体在水岩平衡条件下,水质成分与平衡温度之间存在依从关系,结合标性元素特征。
表计算指标计算方法 SiO2地热温标法 钾镁地热温标法热储温度 T(℃)103.83129.02热储深度 H(m) 3917.62 5012.704 结论。
经过近 1 年多的地热研究工作,初步查明了观音庙地热水矿物成份来自印支-燕山期的闪长岩侵入岩脉及结晶灰岩,热量来源深部地热场,总体受薛城-卧龙“S”构造控制,系深部循环的地热水。经过地热探采结合井揭露,其水温、水质、水量均达到预期要求,是汶川地区为数不多,质量较好的医疗矿泉水之一。
关键词:汶川县草坡乡 地源热泵 地热水系统 化学特征 医疗矿泉水
1 引言。
为进一步开发汶川旅游资源,提升汶川县震后旅游业的整体形象,加速灾区震后重建工作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早日取得研究成果,实现观音庙地热水的开发利用,特开展汶川县草坡乡地热水系数的研究工作。地热水开发是一项技术含量高,投资风险大,经济效益高的系统工程,只有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方能降低投资风险。本次研究工作,采用了钻探、物探、地形测量、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、槽探工程及水质分析等手段,初步查明地热极其外围的地层、构造、岩浆活动情况,地温异常范围,地热水的天然排放量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,地热的地层结构,地热增温率,热储的埋藏深度、岩性、厚度与分布,为地热资源进一步研究与开发远景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。
2 地热地质条件分析。
2.1 地层条件。
志留系茂县群第三组(Smx3)是区内重要的含地热水储层,由一套深灰、灰色绢云母千枚岩、绢云石英千枚岩、及结晶灰岩、变质细砂岩和石英岩组成间互层,局部地段夹灰绿色绢云千枚岩与大理岩。由南西向北东厚度逐渐增大,灰岩层次增多,纯度增高,由砂质灰岩逐渐变为大理岩,向北东至纳普沟一带被断失。
2.2 构造条件。
观音庙地热地处九顶山华夏系构造、茂汶断裂与薛城-卧龙“S”构造交界地带,属龙门山推覆构造,是盆地与甘、青、藏地块的交汇接触地带。区域性的深大断裂和次级断裂、褶皱、裂隙构造十分发育,岩浆活动频繁。也是现代地质构造活动的强烈并突出的区域,为地热水的补给、运移、增温、矿化、储存和排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
2.3 深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。
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沿侵入背斜核部的印支-燕山期闪长岩岩脉( 1)接触带、褶皱构造裂隙和结晶灰岩的溶隙带下渗补给,渗入地下深部,经深部循环,被深部热源加热之后,地热流体通过控制性结晶灰岩溶隙、结构裂隙等通道及含水裂隙网络上升,受茂汶深大断裂 F2 阻隔而溢出地表而形成观音庙地热水。观音庙地热水的热源主要为深部热源,径流通道为志留系茂县群第三组中夹层结晶灰岩溶隙,而上覆的志留系千枚岩盖层起着热屏蔽作用,排泄于志留系茂县群第三组的灰岩中。
3 地热水化学特征分析。
3.1 地热水评价与定名。
观音庙温泉具有汶川当地特有的水质成份,包括有益的微量元素成份、物理化学成分等,为地热水具有医疗价值提供了物质基础。汶川县观音岩地热水库尔洛夫表达式:
观音庙温泉以温热型(42℃),含碳酸(CO2)(310mg/L)、含偏硼酸(HBO2)(23.1mg/L)均超过有医疗价值浓度,含硫化氢(H2S)(2.32mg/L)、含氟(F)(2.58mg/L)和偏硅酸(H2SiO3)(52.2mg/L)达命名指标,矿化度为 3430mg/L的中性低矿化泉水为特征,并含有锂(Li)、锶(Sr)、铁(Fe)、锰(Mn)、银(Ag)、钡(Ba)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,水质天然纯净,各限量指标均符合医疗矿泉水的要求。观音庙温泉可定名为含碳酸、偏硼酸的氟、硫化氢、偏硅酸医疗矿泉水。
3.2 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点。
据本次水化学成分检测资料,观音庙地热水化学成分中宏量元素及阴、阳离子含量对比结果,显示该地热水为中性(pH=6.34),碱质(K+Na)高,而钠钾比值悬殊(Na+/K+=9.73),重碳酸根(HCO3-)比重大、高 Ca 低 Mg(Ca2+/Mg2+=5.96)的特点。
水化学类型属HCO3-Na+型水,矿化度极高,该地热水矿化度为3.430g/L),为高矿化水,总硬度大(总硬度为 871mg/L),属极硬水。这一水化学特点通常认为应属闪长岩地区的水岩产物。
地热水的特征化学成分及 H2SiO3、Li、Sr、Zn、Cu、Se、Mo 及 F、B、H2S 等标性元素均与印支-燕山期闪长岩岩株硅过饱和、高碱度(Na++K+)等地球化学特征(表 1)大致一致,表明观音庙地热水热源不仅来自深部地热场,且观音庙地热水与印支-燕山期岩浆岩岩脉的接触带构造相关联,亦即观音庙地热水的矿物成分来自印支-燕山期闪长岩岩脉。
3.3 地热水热储特征与深度根据热传导原理,地热流体在水岩平衡条件下,水质成分与平衡温度之间存在依从关系,结合标性元素特征。
表计算指标计算方法 SiO2地热温标法 钾镁地热温标法热储温度 T(℃)103.83129.02热储深度 H(m) 3917.62 5012.704 结论。
经过近 1 年多的地热研究工作,初步查明了观音庙地热水矿物成份来自印支-燕山期的闪长岩侵入岩脉及结晶灰岩,热量来源深部地热场,总体受薛城-卧龙“S”构造控制,系深部循环的地热水。经过地热探采结合井揭露,其水温、水质、水量均达到预期要求,是汶川地区为数不多,质量较好的医疗矿泉水之一。
上一篇 > 地源热泵整体托管服务--日常维护、智能化管理、问题维修
下一篇 > 黑龙江省牡丹江镜泊湖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分析